元宵佳节,春意盎然,为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非遗文化交流,2月14日,桥狮表演技艺诞辰220周年座谈会在工农街举行。
我国舞狮文化悠久,源自汉代,在唐代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桥狮表演技艺”源于明朝天启年间,来自广东顺德任职四川犍为县官师的吴万里,是一个南狮爱好者。他是最初将南狮文化带到我们五通桥的人,狮子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就有舞狮助兴。
结合五通桥的特点,前人把舞狮融入本地文化,形成独具一格的“桥狮表演技艺”,成为人们逢年过节、婚庆开业的助兴之演,遇上大型活动桥狮技艺表演者便上街巡演,一时盛况空前(《五通桥区志》载)。从清嘉庆七年壬戌年(1802年)始创“桥狮表演技艺”至今年正好诞辰220周年。
“桥狮”的主要特点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带着明显的五通桥传统的民俗文化。表演时,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这称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扮成财神或五通神打扮,手执青菜引狮登场。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
“桥狮表演技艺”主要动作有“狮子采青”“狮子过桥”“狮子戏水”“狮子祝福”等。其中“狮子采青”是桥狮的精髓,“采青”就是“采青菜”的意思,“青菜”取谐音“请财”。过去由于历史原因,桥狮表演者迫于生计纷纷改行,于是“桥狮技艺表演”一度沉寂下来。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挖掘整理本地特有的文化,五通桥本地人郑江、何洪、陈君等人经过多方走访“桥狮表演技艺”艺人,并练习整理,“桥狮表演技艺”才得以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此后,“桥狮表演技艺”队伍多次到区、市参加演出,并得到极高的评价和获奖。
去年,“桥狮表演技艺”已申报成功为区级非遗保护项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桥狮表演技艺”未来必将成为全国知名的五通桥特有的民间技艺品牌,成为外地及海外五通桥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其文化价值和意义十分深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