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白房子村3组,漫山遍野的柑橘树郁郁葱葱,挂满了翠绿的果实。这些果实如同绿宝石般,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果园内,果农们趁着好天气,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丰收前的最后准备,熟练地给柑橘套袋。他们抽出纸袋,按照“一套、二按、三扭紧”的步骤,将果实紧紧地包裹起来,穿上了一层“新衣”。这样的套袋过程既能保护果实免受损伤、防冻、防虫、防菌,还能保证果实的色泽均匀、口感鲜美。
2019年,种植大户淡国翔在白房子村成功流转了300多亩土地,专门用于种植柑橘。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他精心选择了耙耙柑、爱媛和沃柑这3个优质品种进行栽培。其中,耙耙柑占据了果园80%的面积。
淡国翔说道:“以前我家里就是种植柑橘的,2013年开始水果行业经济效益比较好,我们石麟片区是适合种植柑橘,品质、产量非常好。于是,我就想进一步扩大柑橘种植规模,在2019年流转了白房子村3组300亩左右土地。”
经过几年的精心呵护,这片300亩的柑橘果园挂满了果实,年产量保持在1500斤/亩左右。这不仅为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白房子村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成为当地村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来源。在果园忙碌的季节里,许多村民都会来到这里务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庭增加一份收入。
“我们园区比较大,用工的地方较多,比如施肥、疏果、套袋、采摘,这都需要人工。目前我们在做果实的套袋工作,每天都需要60-70个人工,来务工的都是我们白房子村的村民,在这个屋门口就把钱挣了。”柑橘种植户淡国翔告诉大家。
白房子村村民吕明秀对大家说道:“我在这里干了3年多,平时就是施肥、疏果、套袋这些,在这里干起来还是挺自由的,平时按小时计算,如果家里事情少,我就到这果园来多干点。不仅给家里增加一份收入,自己又找了工作,还是挺不错的。”
在过去,柑橘的销售一直是一个让种植户们头疼的问题。不仅要自己寻找买家,还要负责运输和储存,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经济损失,而现在淡国翔却没有这样的烦恼。
“我们的销售模式很方便,中介商和我们进行交流,把价格谈好,我们就把果子采来放在那里,他们装起就走,这样我们不仅解决了中间的运输和储存问题,价格也很实惠,就目前耙耙柑行情来说,预计每斤大概3块钱,这个价格我觉得对种植户来说,还是比较理想的。”柑橘种植户淡国翔告诉大家。
中介商不仅有着广泛的销售渠道,还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确保柑橘的销售价格始终保持在理想水平。这样一来,种植户们就省去了运输和储存的麻烦,降低了成本,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如今,石麟镇以柑橘产业为核心和纽带,积极打造集果园采摘、研学旅游为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采取“柑橘+互联网”模式建立产品流通体系,搭建三产融合平台,石麟柑橘已流通至广东、湖北、江西等多个省份,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
石麟镇经济发展与社会事务办负责人张连军对大家说道:“石麟镇探索经营模式,建立‘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引领,通过支持土地流转、加强政策扶持等形式,鼓励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农户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带动1000余户农民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
目前,石麟镇的柑橘种植面积已达4500亩,主要品种包括爱媛果冻橙、耙耙柑、春见、沃柑等,这些果园主要集中在白房子村和共同村。为了更好地发展柑橘产业,该镇已成立了8个柑橘产业合作社,全镇柑橘产值达到了2200万元以上。此外,石麟镇还与乐山市等周边地区展开了紧密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柑橘产业的持续发展。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拓展销售渠道,石麟镇正逐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并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的绝佳去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