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6月13日,记者来到五通桥区西坝镇建新村生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成片的大棚里,生姜绿油油的枝干一簇一簇地排列着,村民们忙着挖出生姜,再经过精心挑选和修理后,整齐装箱,发往成都、重庆、自贡、宜宾等地。
最近,生姜进入平稳量产期,五通桥区西坝生姜合作社负责人万志强忙碌了起来,他手拿铁锹将油枯、砂糖、水和发酵剂搅拌混合,制作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肥,再存放发酵,为施肥待用。自2000年开始种植生姜,万志强摸索出自己独有的种植模式,并且大胆创新,一年种两季生姜,实现夏收白姜,冬收锅炉姜,以此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收益。
“今年种植生姜200余亩,预计亩产2000公斤左右,全年两季生姜收入约400万元。”万志强告诉记者,除了直接售卖鲜姜,合作社还对生姜进行二次加工,制作生产泡姜、糖醋姜等品类,进一步提高生姜的附加值。
在生姜种植基地的大棚里,工人们正手拿锄头,弯腰刨土,蓬松的土壤掉落后,显露出鲜嫩的生姜,放入框中,再集中运输堆放到一处,进行修剪、分拣、装箱一系列流程,现场十分热闹。建新村村民赵志琼正忙着给生姜装箱,她说:“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种植生姜后,我就来基地工作了,每天收入上百元,年收入2万元左右,而且离家近,很方便。”
“目前,全镇的生姜种植面积约5000亩,年产约1.2万吨,今年总产值6000万元左右。”西坝镇乡村振兴办主任李莎介绍道,“接下来,我们将对接更多企业,对西坝生姜加工进行创新,并与电商平台合作,进一步畅通生姜销量,提高农户收益。”
据悉,西坝生姜已成为五通桥区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常年种植早春反季节、错季节、秋延后仔姜及调料姜、种姜面积2.5万亩左右,产量5万余吨,年产值6亿元以上。2004年“西坝生姜”获得农业农村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4年获得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认证,2022年依托“生姜+”建成省三星级五通桥区稻菜现代农业园区,促进了西坝生姜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目前,五通桥区正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西坝生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出台了《五通桥区支持生姜产业发展的八条措施》,为更好地做大做强西坝生姜产业,延伸产业链和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继续将“西坝生姜”建设为该区特色农业的金字招牌和特色品牌,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