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鼓励经营者认真履行法定义务,积极承担主体责任,加强自身信用建设,提升诚信意识和信用合规能力,防范化解市场监管领域失信风险,提升市场主体诚信水平,根据《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规定》《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指南。
一、总则
1.本指南所称市场监督管理信用合规是指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符合市场监管领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标注经营异常状态,未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2.本指南所称市场监督管理信用制度具体包括市场主体年报、信息公示、信用惩戒、信用修复等。
3.本指南所指市场主体是指在全区范围内登记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
4.本指南所称合规管理,是指以预防和降低失信风险为目的,以经营者及其员工经营管理行为为对象,开展包括制度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应对、信用修复、信用培育等管理活动。
二、信用合规管理制度
5.市场主体信用合规制度建设应坚持有效适应、全面覆盖、客观独立、系统运作、公开易得等原则,兼顾成本与效率,充分体现内部监督和外部制约,将合规制度落实到各个业务环节。
6.市场主体可以根据所处行业、自身规模、发展阶段等情况,建立符合实际、便于实施的合规管理制度,实现信用风险的识别、预警、评估和应对。
7.鼓励市场主体在投资决策、生产经营、销售运营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合规风险识别机制:
(1)梳理自身经营各环节的法律法规规定,对照业务流程和人员岗位设置,分析、建立信用风险台账;
(2)关注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变化、行业动态和监管部门发布的典型案例,定期进行信用风险识别,分析风险源。
8.市场主体可以对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同时可以进行风险等级分类,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分类管理。
9.市场主体根据风险评估情况,建立信用风险应对机制,包括风险报告、防范措施、纠正措施、信用修复等方面内容。对于性质严重、违法后果重大的信用风险事件,应充分调配市场主体自身资源进行整改,同时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配合,最大程度化解风险、降低损失。
10.鼓励市场主体根据经营规模设置信用合规管理部门或岗位。信用合规管理部门或岗位的主要职责包括:
(1)了解掌握市场主体合规以及市场主体信用合规政策规定,持续关注相关政策变化趋势和动态,及时为决策层、高级管理层和业务部门提供信用合规建议;
(2)制定并更新企业信用合规政策,明确内部信用合规要求和流程,督促各业务部门贯彻落实,确保合规要求融入各项业务领域;
(3)审核、评估市场主体变动和业务经营的合规性,及时制止、纠正不合规的经营行为,并制定针对潜在不合规行为的应对措施;
(4)组织或协助业务、人事等部门开展信用合规培训,并向业务部门和员工提供市场监督管理信用合规咨询;
(5)建立市场监督管理信用合规报告制度,组织开展内部信用合规检查,对发现的信用合规风险向管理层提出处理建议;
(6)妥善应对信用合规风险事件,就潜在或者已发生的失信行为,组织制定应对和整改措施;
(7)其他与市场监督管理信用合规有关的工作。
三、市场监督管理信用合规主要内容
11.市场监督管理包括主体资格、食品、药品化妆品、特种设备、广告、知识产权、价格、公平竞争、质量、计量、网络商品交易等领域,涉及面广,具体规定多。对其中较为常见多发的38项失信行为,五通桥区市场监管局梳理相关违法行为的表现、法律依据、法律责任、合规建议及具体指导业务部门,供市场主体评估信用风险时进行参考。(详见附件2)
12.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市场主体可能受到的限制包括:
(1)申请行政许可、资质、资格,委托承担政府采购项目、工程招投标时受限;
(2)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执法部门将提高检查频次,依法严格监管;
(3)不适用告知承诺制;
(4)不能被授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荣誉称号等表彰奖励。
四、信用合规管理
13.鼓励市场主体加强信用合规审查,将信用合规审查纳入经营管理流程。把合规管理融入各个岗位职责,开展合规风险识别、预警和应对处置。
14.市场主体可以建立信用合规记录台账,用于记录经营主体、员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相关信用合规审查的结果、潜在失信风险处置等情况。
15.倡导市场主体建立失信风险处置机制。对可能发生失信风险的,由负责信用合规的部门、岗位人员指导相关环节人员进行整改;同时通过健全规章制度、优化业务流程等,堵塞管理漏洞,提升信用合规水平。对于已经发生信用合规风险的,应及时向管理层、合规部门或合规管理人员报告,启动应对和整改措施,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
五、信用修复
16.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信用修复是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当事人依法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恢复个体工商户正常记载状态、提前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提前停止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并依法解除相关管理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将信用修复信息与有关部门共享。
17.市场主体应了解、熟悉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要求和流程,及时申请信用修复,尽快恢复正常信用状态。五通桥区市场监管局受理的信用修复范围、信用修复具体条件、所需提交材料、修复途径详见《乐山市五通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修复指引》(附件1)。
六、信用培育
18.鼓励市场主体把合规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与企业价值观、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在市场主体内部各个层级予以倡导和推行。
19.倡导市场主体在其内部建立、维护并推进信用合规文化。将信用合规与员工绩效、考核及职级晋升等挂钩;企业负责人、高管以身作则,倡导诚信、合规理念,推行信用合规管理,维护自身诚信,防范不合规行为给经营带来的损失。
20.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制定信用合规手册、签订合规承诺书、举办信用合规座谈等方式将信用合规理念传递至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推动全员树立合规意识、履行合规义务。
21.提高信用积累意识,市场主体可以将自身合规建设情况予以公开披露、宣传,将合规文化传递至交易方、社会公众,传播市场主体信用合规要求,引入外部监督,营造良好合规环境。
22.市场主体可以对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政府质量奖等荣誉的评选标准,推动自身合规建设并积极参评,为市场主体积累良好信用。五通桥区市场监管局将结合质量强区、执法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加大对相关市场主体信用合规的指导力度,引导企业开展合规建设,形成诚信经营正反馈机制。
23.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信用合规内控机制。通过实施合规风险识别评估预警机制,全面梳理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合规风险,建立并定期更新合规风险数据库,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潜在后果等进行分析,对典型性、普遍性或者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风险及时预警。推进合规管理信息化建设,结合实际将合规制度、典型案例、合规培训、违规行为记录、合规审查等纳入信息系统。建立合规管理与法务管理、内务控制、风险管理等协同运作机制,提高管理效能。